为什么做不到

刘霞继-东营

以前一直把学拳练功当作个人修身养性的个人之事,不足为外人道,更没想去要“推广”、“传播”什么。直到认识了陈中华老师、开始真正下功夫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后,才发现把一门理精法密的拳功传播开来是一件造福人群、功德无量的事情,开始把自己现有水平内所能了解到、能练到身上的东西让周围的人知道,希冀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拳法。

在传播、交流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过程中,身边一些人尝到了甜头,同时对自己的成长帮助也很大:要想让别人明白、了解,自己要先把悟的东西在脑子里化透了再讲出来,是一个思想上反刍的过程,原来本来好像自然而然的的东西,再过一遍又会发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加强了理解的深度。而拳友们的一些疑问,有时也对自己有所启迪,从另一个层促使自己对原有理解的反思和深化。其中,最常听见的就是:为什么我做不到?为啥练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感觉”。

大青山晨曦

其实在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应该问老师、问教练、问拳友,更应该仔细“拷问”自己:“自己真懂了吗?”、“按要求做了吗?”,在此基础上再看自己下的功夫够不够!

我们没有真懂,这一与我们有意无意地“越级”有关。李晓辉教练在微课中讲过:每次练到一、练到了再加一。在说明这个问题时,李教练引用了陈老师的话“通过这次培训希望你们能带走一个东西”。拳法修炼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来,一练到身上,是十分讲“次第”的,不可轻易越级。举个陈中华老师六封四闭视频的例子:陈老师在视频中有几句话很关键:“通过转腰来完成这个作,这个作是非常小的”,“再通过胯膝分离,这个作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再加上手的作,手的作是……”听来就是几句话,却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练法。

大青山太极拳论

现在很多拳友一开始练六封四闭就想做到陈老师最后练六封四闭的样子,该定的地方没定住,“线”还没找着,就把作加得很大,而且加上了手的作。手的作是加上了,身上却“跑”了,自己很难找到感觉,别人看起来是在“悠”。这就属于没有真的听懂,没有按部就班地按要求去做。

还有一些人,听懂了也练了,在别人看来进步幅度也挺大,但自己却没有感觉。这属于自我感知方的问题,有这种问题的人往往练拳时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拳上,有些人甚至一边唠喀一边打拳。感知力是学拳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我们往往会称感知力好的人“悟性好”。

大青山风光

感知力有天生的成分,也可以在练拳中强化。在训练感知力方我的做法是:集中注意力,每一步作之前先仔细想此作要领,在作运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肢位置和运行轨迹,做完作后定上一小段时间,在静态下加强对自己肢位置感知和检查,有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微调,再仔细想下一步作的要领和易犯的错误再行作,作过程中依然尽量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去感知,到位后再定下来检查一下……这也是一种意在拳先的练法。如此之久,随感知能力的增强,定的时间会变短,直至不用定住,最后达到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感知力不失,“行不逾矩”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最后是下功夫了……只有我还在练拳,就一定一切都好!

 

更多帖子

统计: 835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