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不迎不动心——我所认识的陈中华老师

一、初识“大师”握握手

陈老师好,我是罗子真”,

“你好”

远远看到穿红色T恤的陈中华老师与三位朋友坐在庭院聊天,陈中华老师看到我便起身,往前走了几步,与我握手。

2016年7月24号的北京,初次见,之前有通过微信聊天,是通过一个叫“中国太极大学”的微信群,认识了陈中华老师

我出生在杨氏太极之乡广府古城,从小跟随恩师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振河先生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后来也接触过武氏陈氏和其他流派,但当时还没听说过实用拳法,所以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陈中华老师分享的内容也很吸引我,朴素真实,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价值观,都让我颇受启发,再细细看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感受到了他对太极的那份专注与纯粹。我想我一定要拜会一下这位老师。

大师”加了个引号,第一:是因为有一次听到陈中华老师讲座中说“不要叫我大师叫老师就行”。第二:这年代叫“大师”的太多了,容易混淆视听。第三:是因为我想我应该是真的不小心碰到了真大师。

北京的夏天很热,我与我的先生一起开车一个多小时才赶到陈中华老师下榻的酒店,当时在场的有孙中华老师、黄海先生还有陈老师的弟子凌子明,后来多次接触后,和大家有种不必客气的天然亲近,我想这就是缘分或是气场吧。

2016年7月24号 与陈中华老师初次见

二、三上大青山 不止一世缘

 

第一次上大青山,是去参加陈中华老师2016年8月20号举办的第十六届实用拳法讲座,第一次见时我说希望有机会能听到陈老师的讲座,半个月后陈老师给我发了个微信说,“八月大青山有讲座,你来吧” ,我就去了。陈中华老师说话简单直接,真实朴素,我喜欢这种交流方式,人要走直线才进步的快,而不是绕圈子。

第一次上山就觉得我曾经来过,一切都那么新鲜又亲切,所以我说不止这一世,(虽然这里是陈中华老师十几年前刚建的),凌晨五点到日照,陈中华老师安排车接我和他的另一个同时到的外国弟子,八月份大青山刚下过几场雨,特别湿润,这让常年在北京“享受”干燥的我,倍感舒适,早上的山,更是雾蒙蒙一片,甚至从国际酒店看不到对的王庭酒店,恍惚间仿佛隔世。

这次陈中华老师的讲座有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人来参加,陈中华老师的讲座有趣又有料,让我看到了太极的另一种解读角度和方式,丰富了我对太极的认知。

没想到来参加讲座的拳友中还有认识我的,陈中华老师也通过弟子进一步了解了我,走过来跟我说“你在网上还挺有名,讲座最后跟大家讲讲你的杨氏太极吧”,我说“好啊”。这也让我见识到了陈中华老师的开阔与格局。讲座结束时,陈中华老师非常用心,赠予我一副他的书法作品“拳德相形”,这句话是我需要不断进步的方向。

陈中华老师的书法作品

陈中华老师邀我跟大家分享杨氏太极

100多人来参加讲座

第二次上大青山,是2017年4月28号,受陈中华老师之邀,参加每年的国际大青山太极比赛和世界太极拳日国际高峰论坛。

四月的大青山,多了份清凉,第二天早上便与陈中华老师的弟子凌子力和宁东吉相约转山,从均生广场到后山别墅都转了一圈,青山绿树还有新鲜的空气,像回到了小时候,“一座山一套拳”这才是人们最向往的生活。

衬着朝霞子力帮我拍了拳照和视频,留下了在大青山的美好记忆,之后陈中华老师亲自陪同我与几位师友参观了日照的太极馆并介绍了这几天的流程,安排我在高峰论坛做一场讲座和表演,我为大家分享了以“太极生活方式”为主题的讲座。

他的亲力亲为让我震撼,大青山从无到有,太极活从小到大,到处井井有条,充生机和活力。他的精力也是常人所不能及,从网站到现场,都要一一过目,被他的敬业所感

相约去转山

凌子力教练帮我拍的照片

在大青山演练太极

受陈中华老师之邀在论坛上分享我对太极的理解

  第三次上大青山是2018年五一期间,受陈中华老师之邀在国际大青山太极拳开幕式为大家展示杨氏太极拳。上山之前,我去看望我的书法老师著名的军旅书法家张济海先生,并向他介绍了陈中华老师的为人与故事,张老师表示非常敬佩他传播太极的精神,立马提笔写了“中华神韵”让我转赠陈中华老师,并对活的举办表示祝贺。

这一次的比赛相对之前更具有规模,更开放。开幕式表演完,陈中华老师站在嘉宾席入口处,与表演嘉宾一一握手,后来我又随同陈中华老师参加了潍坊国际武术节,结识了很多不同流派的师友,也看到了每一场活背后大家的真诚付出。

著名军旅书法家张济海老师为大青山国际太极拳比赛题字

当地电视台访

自从结识陈中华老师,他的每一场在北京的讲座,我都会尽量参加。今年6月我邀请了陈中华老师在我们的新太极馆举办讲座。

2018年3月30号陈中华老师一行人探访子真太极新馆

2018年6月16–17号在子真太极馆举办北京实用拳法讲座

喜欢跟陈中华老师接触,不仅仅因为他的拳,还因为他的故事,而且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故事承载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有一次在饭桌上,陈中华老师说起事业,说“凡是有成就的人,一定比你临的困难多,不会比你少”,讲到自己在临一些重大变故或问题时了电话继续教拳,我在北京传播太极十多年,传播之路虽有趣确也不易,有些同感,深深感受到陈中华老师经常说的这句话的力量“只要在练拳,一切都会好”。

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那只有提升自我,去跨越问题。真的是“只要在练拳,一切都会好”因为你在越变越好,一切就都会好。

三、岂能不

 

感觉永远比语言快十倍,从第一次接触陈中华老师,一直到后来,我确信的那种感觉没有变,那种“没有什么是他不在意的,没有什么是他可在意的空无”;那种“其小无内的事无巨细,其大无外的视野格局”;那种“无比的亲切与威严”,似乎很近又很远,涵藏的是一个人的密度与维度,我始终认为这种带有生活感的极致“平凡”才是真的伟大,才是大师。

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至人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超越了主与客界限,以“虚空”应对变化,而不留踪迹。

《逝去的武林》作者徐皓峰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被问“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师?” 他说“历经沧桑仍像孩童般天真和纯粹”。是的,“确认过神”,陈中华老师就是有这样的超越了聪明的智慧,就如《道德经》讲“损之又损是为道”,没有一是多余的,真实而自然,不多不少刚刚好。

真正的大师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在力量并且给予他人力量的人。

真正的大师都有颗坚如磐石的“不心”,他极致的专注与自律淀出来的内力才能让人“了心”。了跟随他修“不心”的心。

陈中华老师对传播太极全身心的投入,深深的感染着我,他的这颗真不动的“不心”,岂能让人不心。

更多帖子

统计: 2524 总浏览,

不将不迎不动心——我所认识的陈中华老师》上有 4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