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第二届东营实用拳法讲座笔记-刘霞继

24日学习会:

一、靠墙,中正不偏不倚中轴不动,不能

二、对于外圆内方,指的不是形状,而是有限和无限。

三、韩瑞教练正圈:收肘、转身、出手。

四、师父讲123正圈和321反圈反圈讲法的2是一个整回转的步骤,是个独特的练法,感受很不一样。

个人训练计划:把这种练法摘出来单练。

五、晨练时师父说要从没有的地方看出来东西,师父在写书法时脑子里冒出一句清代邓石如有关书法一句的话——“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我们身上有很多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有一条边一定是虚的,才能变化,才能转。

个人会:要把虚的(边)练实了,练扎实了。

六、劲在脚底,要在底下,不是要下去,而是一定不要让它上来。个人收获:这个对于我练拳解了一个儿。

七、关于掤劲:里很大,又不让它出来,才有放射性。压缩再压缩就是不让它出来,就是掤劲。能量只能聚(压缩)在丹田,聚在别的地方他受不了。

八:演示:这样是鹰爪功(小指领劲抓旋),这样是金刚指(与前相反)。

九、不是胳膊上的劲,是这里(背)的劲。可惜没有验到背部的变化,上手的人太多了。

十、丹田哪里都不丹田,哪里都不膝盖,只要只有一个地方就管用。

验感受:这个地方演示时我说错了,当时师父做膝作时,我闭会师父腰胯时感觉到了一紧一松,我以为了,仔细回想当时的感觉是摸到了松紧转化,当时所摸的空间位置并没有变化——学太极的一个难处是语言的匮乏,想确切表达一个感受是很难的,会听了,练太极拳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与之相关的是会听、会问、会表达和懂逻辑。

25日学习会:

一、真=时间:

1、只有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时间是唯一真实的。举例:陈抟一睡数十(十数)年,其间轮回之人存在否?假设有一生物,眨时间要跨百年的,李辉正好在其刚闭目时出生,在其睁眼前离世,对于该生物,李辉存在过否?

2、感觉时间——节奏,要对上,开始比对手慢,后来对上,最后就快一,敌欲,我先(到)。

验感受:刚想出手推那个墙,那个墙突然向前挪了一下,在出手之前占了位置了,一下子全给堵回来,自己出去了。

二、缠丝劲:外不只能旋转开合,里,走内不走外,外面就是一

三、接上:手肘胯膝足,手在肘上,肘在手上,肘与胯相连,脚在膝上,膝在脚上,很多个三角形,都连上了,开,劲是开出去的。

四、。不能顶,只有转,转进去,填,每个人都有,找到他的,填进去,男人都想把人推出去,越推越大,要合上。

验感受:摆出拳架对着师父时感觉自己已经很紧凑了,可师父一,立刻发现自己的很大,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当时师父距我还有一定距离,师父不同作让我感觉自己的也在变化,而且能确切感受到自己的儿“长成”什么模样;接着只看见师父一就已经填进来了,还没出手的前一瞬,好像人已给逼到崖边上,刚兴起惊慌的感觉,就掉下去了,摔的这几次,感觉了自己不同形状的。如何能没旋转——如水,会到电影中展现的打斗前拉开架式盘步走架其实是有根据的。

五、定住两头走中间——进去。定住中间走两头——进去。

六、演示开胯:拧转缠丝,小腿和膝被控制在一个固定的轨里面转,可惜控制轨轨道去了,只看见没摸到两条筋的转

个人收获——为自己以后的练功提供了一个目标和训练方式,结合24日上午正、反圈练习对我说的“作基本对了,要做大一”的教示,为以后的拳功练习提供了目标和练习方法的改变——在规矩的基础上加大幅度。联想——首届实用拳法讲座时陈旭教练也说过,大意是快慢练侧重不同,只慢不快练死了,只快不慢练油了。速度的变化再加上幅度的加大,尤其是反圈收肘作与前脚对拔和提水中胯的立旋转,以后的训练运量有意思了。

六、演示单鞭:一节节拉过去,从来没过。

训练规划:一路还要纠架子,每一式把节节拉开做出来。

七、一下子出去了,不是劲大劲小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是空间的问题,这个是接着“”讲的。

八、拿掉空间的主、被动性问题问题,锤子钉钉子,我们要作锤子,如果可能,永远不要作钉子。不要以为只有拳头轮起来才叫打人,肚子主动了也可以打拳头,打人一定不要让对方做准备。

演示验:先是打了师父肚子两拳头,接着被师父打了我拳头一肚子,最后被师父在我肚子里捅进去一拳头

九、收肘,原来总想往回拉,现在发现要下坠,与前胯对上,收缩。

个人收获:我以前收肘时旋转做过了,对的偏向里侧,以后对熟练后收肘动作不分3个步骤,对点收肘填胯一步到位力线不能

十、打人如亲嘴,要想打人,一定先拿掉空间

统计: 1088 总浏览,

陈中华第二届东营实用拳法讲座笔记-刘霞继》上有 3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