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拜师之路: 拈花一笑传真道,良缘三载化正果

少年武侠梦初中时,看小人书《偷拳》认识了杨露禅,四两拨千斤深入脑海;迷《少林寺》,李连杰成为自己的偶像;后来的金庸小说推波助澜,射雕英雄纵横四海,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华山之巅,会天下英豪。

现实与梦想总有距离,那时的家庭条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拜师。于是就自己想办法自学,练单杠双杠,压腿、劈叉、站马步,乐此不疲。后来还不过瘾,就用积攒而来少的可怜的压岁钱买《武林杂志》看图比划,后期还从邮局汇款买了一本《少林五行八法拳》对着照猫画虎,舞棍弄枪,但最终也没成了大侠。

现在想起来,最早潜移默化给我启蒙的还有我的父亲。家父从小弱,参加工作以后,他曾在1959年到1960年短暂随烟台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学习简化太极拳,林师是电影《少林寺》中武僧教头扮演者于海老师的师傅。但后期,忙于生计,家父的太极拳也基本生疏了,所以四十几岁就心脏动脉硬化,身出现不良状况,吃药求医多年,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他又重新拾起了太极拳,每天风雨无阻,坚持练习,慢慢的身的各项指标趋向好转,一直到今天,已经八十多岁,依然身体硬朗,健步如飞,每天徒步五公里以上。这个事,在我成长的经历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曾在心中做出计划,我四十岁后也要开始练习太极。

20年过去,那个面朝大海发誓梦想仗剑走天涯,功夫雄天下的山东少年变成了油腻上海大叔,黄埔江畔,朝九晚五,肚腩圆润,武侠梦早已消失在喧嚣繁忙的都市。工作与生活的压力,纷繁复杂的案情,心情变得焦虑因而引发了身体的各种不适。这时候,多年前种下的太极拳的种子在心底开始萌发。

2003年开始练习24式、48式简化太极拳,但目的也仅仅停留在健身而已,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氏太极拳的一位老师看我一个人在练拳,观察了几天,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拳,这样开始接触传统的陈氏太极拳法,学了两年,那位师傅离开了上海,但我对太极的兴趣反而与日俱增,接下来的几年,是在访师拜友中度过的,期间接触过多个门派的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跟了三年。但始终没有正式拜师。因为当时我已经年近四十,做事已经非常理性,拜师在我的心中是个分量很重的事,除非真的打心底的心悦诚服,决不轻易拜师。

应该说每一步的付出都有一些收获,但离心里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传统的江湖规则依然制约着武林,师父打徒弟,怎么样都是师父赢,而遇见外面的人来切磋挑战,师父们往往就退避三舍。这多少让我对封闭的门户之见产生反感。特别是后来网络视频发达以后,被媒体曝光的某女太极大师,凌空打徒弟的把戏被揭穿后,我对所谓的江湖大师开始打上问号,利益驱动已经让武林变了味道。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相信,传统功夫尽管正与日稀缺,但一定还在。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寻寻觅觅中时间来到2015年,一次无意的网上搜索,一位说着英语教老外太极的大胡子进入我的视野,他就是陈中华老师。虽然我不愿以貌取人,但陈师这样的出场真就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以前接触的拳师大多文化层次不高(绝无贬低之意,只做客观描述),要么讲不出东西,要么满口阴阳五行,用意不用力,以柔克刚松松松,绕的人好像懂了,其实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陈师和他们不同。随后,我有意搜索了陈师中华的师承,并拜读了他的师父洪均生师爷的文章,当时的感觉大多没有记忆了,但正圈反圈与何为双重的剖析,让我有触电之感,洪师爷的理论与千篇一律的照搬拳经更加实用。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套拳真的叫“实用拳法”。

2016年5月大青山太极大赛过后,有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课,我提前安排好时间,决定报名,探寻大青山,一窥陈老师的真容。大青山的初验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只愿身在此山中》中已有描述。

陈师当时给我的印象是:

  • 功夫不外露,试手不掩饰

陈师慈眉善目,飘然长须,笑容甚至有些顽皮,身材也不伟岸,不出手没人会相信他有功夫。但和学生试手,决不含糊,学生可以随便用力,来者不拒,试手既有分寸,该让对方倒地,也决不含糊,只是手下留情,不会让人受伤。

  • 言传浅显易懂,身教诲人不倦

我算是半个读书人,知道能把最复杂的事讲的让小学生听懂,才是最厉害的老师,而陈师的课就是这样,由浅入深,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生活中的物和常识都会随手拈来,用实例剖析太极理论,让人很容易听懂。在他这几乎没听到深奥的太极理论与玄虚的太极词汇,甚至被太极界的视为专业术语的“听劲”这些词语他基本不用。而在演练时,一招一式反复示范,劲路位置,手把手的试,直到学生听懂、看懂、感觉到为止。

  • 功夫精湛

我在大青山的一周,有幸看过一次陈师的13式演示,那种由内而外发出的劲力,近身的观感验,我只能用“震撼”二字形容,于是当场就萌生了拜师的决心。

  • 平易近人,以传播太极为痴

陈师舍弃加拿大的优厚工作,将全部家当投资大青山的故事很多同学都熟知了。陈师没有江湖上大师的架子,和他接触过的人大概也没有异议。在那次培训后,陈师几次路过上海,我和上海的其他拳友出接待,这种印象更加真切。陈师在上海吃住从没提出任何要求,全听我们安排。有一次从外地赶来已经很晚了,为了连夜能赶往泰州,实在来不及,我和倪健师兄王鹏师弟在路边请他吃了一碗炒刀削,陈师也一样吃的很香。后来熟了,和陈师聊天,得知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吃苦长大,这些根本不算事,更何况,他的心思只在推广实用拳法这些根本不在意。

说陈师为传播太极到痴的地步,并不过分。他常年奔波世界各地传播太极,弟子变全球,行程紧凑,极度辛苦,经常一下飞机就到会场。他从国外飞上海的几次,每次都风尘仆仆,几乎不倒时差,只需在车上打个盹休息半个小时,立马热血复活,滔滔不绝进入太极模式。

在下山的前一天,我向山东东营的徐化义师兄请教拜师的程序,并恳请化义师兄做我的引荐人,并在他指导下手书了拜师帖,下山前正式提交给陈老师

2016-2017-2018,等待是漫长的,而时间却像东去之水。

但我知道,考验也在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间悄然前行,该来的一定会来。此后,除了平时反复看老师的视频,每天早晚自己练拳,我还找到了上海练习实用拳法的张耀民师兄,倪剑师兄。后得知倪剑王鹏师二位师兄弟在闵行区的练拳场所,随即加入。

从此除了出差,坚持不懈参加每周一次的练习。而在倪健师兄指导下,半年后感觉比以前的自己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练习的基础上,定期参加培训也很重要,两年间,我参加了南通和泰州的培训,每次都受益匪浅。当然练习是孤独的,但我常常告诫自己,下笨功夫才可能出真功夫。

这次的上海培训,我本来就当成一次普通的授课,没想到会被陈师纳入师门。感谢师父给我的这份意外的惊喜,49岁终于有了师父,师父扶我起来的一刻,我的里是含着泪的,这虽有些许的迟来之感,但谁知道,命运最后给我的不是最好的呐!

千军易得,名师难寻!2018年7月7日,定会是我毕生难忘的日子。那天的微信朋友圈我是这样发的:

从大青山颠,到黄浦江畔,良缘化正果,感谢陈中华师父的口传身授,唯有努力,日日精进!

师父已经给我了钥匙,太极殿堂的大门就在我的前,我坚信,打开它,已不遥远!

关于 孙元锋-上海

山东烟台人,住上海,自由职业。幼年喜爱武术,十年前开始接触太极拳,练习过简化24式,48式;2003年,先后学习练习过陈氏太极老架一路,赵堡太极拳等。2016年初,首次到大青山开始系统学习陈氏太极拳实用拳并同时递交拜师帖,2018年7月7日,正式拜陈中华老师为师,成为入门弟子。
统计: 2233 总浏览,

我的拜师之路: 拈花一笑传真道,良缘三载化正果》上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