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与齿轮的不同

大青山实用拳法第十六届讲座凌子明教练在领拳

2019年第一次见师父是他从新疆乌鲁木齐授拳返回加拿大的行程中路过北京,和以前一样刻意忽视自己的疲劳也要给所在地的学生讲解太极拳,对于师父来说是他每天克服疲劳牺牲自己其他的时间来能够多传播一些,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则是一年当中难得的几次仅有的机会能聆听陈老师的言传身教。

在这次和师父的相聚里,师父讲了不少实用拳法的精粹,也许是以前就说过的东西,但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以前听过的东西总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再听师父陈述,理解又不一样,每次的不一样我都认为是精粹,对于我的要求就是刷新之前的理解,拿最近期听到的和理解的精粹来当做近期练拳的准则!

这次来谈谈会较为深的一

齿轮咬合示例

一根直棍和两个齿轮的不同:分别拿住棍子的两头,无论哪一头用力,另一边都能感到力量及方向。同时也能对用力的那一头施加阻力影响,不让其顺利作用下去。也就是棍的两头都是很容易相互影响的,并且影响是实时的,没有一延时。

齿轮就不同,在齿轮没有转起来之前,两个齿轮的两头顶的感觉和棍子两头顶的感觉是没有区别的,因为都是实的,当齿轮转到起来之后,另一头就能感到力量差别,但想影响齿轮的转动不再像直棍那么容易了,当齿轮大小不同的时候,齿轮小的那一部分对齿轮大的部分影响更加的难,齿轮差造成力量的不对等,但在外表并不能看出什么来!特别是推手的时候。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当大小齿轮咬合转动时,大齿轮相对于小齿轮来说要转的慢,差距越大,转动越慢。

John Hudson 手绘人身缠丝图

这也才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师父推手的时候动作很小,但效果是惊人的,根本堵不住。师父经常说:你们不知道,我转了很大。这个你们不知道。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

我们在推手时,师父总是要求不能在前用力,就是一个扳手一样前合住就可以了。为什么会这样要求呢?身在开始练习实用拳法的时候,就像是一根直棍,我总是用全身去和对方碰,碰的结果就是,只要对方抓住了我的一个地方就抓住棍的一头,同时就能实时的对我施加影响。这个较劲的成了谁的力量大谁胜利,这样的较劲方式不是太极要的劲路

第十届北京实用拳法讲座20180617在子真太极会馆

在练一段时间,大上能找到模糊的分阴阳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分阴阳就是找出来身上的两个齿轮,这个时候齿轮是不明确的,咬合也不明确,推手碰到了不稳定的冲击力时,一下就把自己的齿轮全部打回成棍状继续较劲。

再往上一个阶段就是齿轮和咬合越发清晰,在推手中开始能运用齿轮的作用了,但齿轮的大小和咬合的合理化做的不够好,在推手时,在对方的身上的齿轮要小,在自己的身上的齿轮要大,这就是为什么要像扳手一样前合住就好,如果前合住后又加了力,那么就变成了在对方的齿轮大,自己的齿轮小。小的齿轮去带动大的齿轮,让大的齿轮转出有效距离,需要小的齿轮做几倍于大齿轮的转动,从我们的身结构来说,要完成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陈中华老师在2016年11月北京讲座推手

除非会达到更高一层的协调,找到另一个更大的齿轮来帮助自己,完成三个或四个齿轮的有效作用,这个更难,数量越多需要的不动点越多,这个只能通过练习一路来重塑自己身的结构。

有的时候我们想通过听或看的方式去了解实用拳法,这样有助于少走弯路,但归根结底是练。看明白或者听明白了,作用会有,在碰到更大的冲击力就没有用了,因为身配合不出需要的结构,每天20趟拳是为了让身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能够让身最快速度的协调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观看视频和讲座是为了更明白如何去搭建结构和运用结构。两者都必需的,认知需要不停的微调,在练拳中和视频相互对应。希望早达到师父说的目标:人的身上有18个齿轮–来自“18个齿轮的虚实-大青山1508”在线视频购买

统计: 2395 总浏览,

棍与齿轮的不同》上有 12 条评论

  1. “归根结底是练。看明白或者听明白了,作用会有,在碰到更大的冲击力就没有用了,因为身配合不出需要的结构,每天20趟拳是为了让身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能够让身最快速度的协调出相应的作。通过观看视频和讲座是为了更明白如何去搭建结构和运用结构。”
    我们正常能看到是最后一步,在这之前准备了很多步,是看不到的,需要练习才能发现、才能知道,知道了才能奔着去练。
    结论:看视频,不停的练。

  2.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繁忙,有时不能及时做笔记。只要没有当天做笔记,那天的事情就成了模糊的一片。感谢子明把路过北京时分享的东西记录了下来。 希望同学们多做这样的事,既帮我做记录,又给自己一个好的温习的机会,还能帮做其他同学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