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向世界递出“太极名片”

陈中华:向世界递出“太极名片”

日照日报记者 杜辉升 纪伟 本报通讯员 李维江 李绪业

12月27日清晨,在五莲大青山太极广场上,几十名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练习者正在晨练,他们肤色不同,发色各异,却因为对太极文化的热爱聚集在五莲县的山沟沟里。而创办这个国际太极拳培训基地的,就是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

百家太极拳馆  五万海外学员

陈中华1961年出生于日照市五莲县,1979年考取山东大学外语系后,师从陈式太极拳十八代宗师洪均生、混元太极宗师冯志强,并深得真传。1985年3月,他与加拿大籍妻子远赴海外,把贸易做到了世界各地。2001年,陈中华毅然辞去所有职务,卖掉所有公司,专心在海外推广太极文化,此后陆续在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组织中任职。他创办的国际陈中华太极拳学院,在世界各地有100余家分馆,拥有海外学员5万多人。他带出的众多弟子,多次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斩金夺银,有的还在国家太极拳组织任职。11月份,陈中华的国内首徒、大青山太极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教练陈旭,受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就做为中国太极文化的代表,前往尼泊尔为当地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太极培训活。经过多年积累,陈中华成为了公认的海外传播陈式太极的领军人物之一。

走出国门,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流派同台竞争,陈中华带着太极闯到别人的“地盘”,如果只靠“嘴皮子”,是站不住脚的。陈中华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去新加坡办太极拳讲座时,就邀请当地的76家武馆前来交流,其中有泰拳、柔道、摔跤等各种流派。切磋之后,很多别家武馆的学员看到太极拳的实战能力,都成了自家徒弟,在新加坡的武馆,也就这样站住了脚。2006年时,吉姆斯还是荷兰的一名大学生,现在已经在陈中华的拳馆里专职教太极拳了,他与太极文化的结缘,也是开始于陈中华在荷兰的一次设擂比武。吉姆斯告诉记者:“刚开始对太极拳毫无了解,可一旦学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现在我已经学了十二年多,还是处在逐渐摸索理解的阶段。”

“你可以先学两天试试。”“两天学不好太极拳,两年也只是刚刚入门。”这是陈中华带领外国弟子逐渐走进太极文化的一个“套路”。对于如果让学员领略太极文化的魅力,陈中华也花了不少心思。在与学员练习推手的过程中,陈中华用自己的身当靶子,让学员感受正确的发力作。“有时深夜教拳后,我也要连夜把修改过的招数套路录好,做成光盘交给学员。教拳,不光要让学员跟着练,还要解释。以前的老师父有一身的本领,不知道如果传授给学员,学员跟着套路练了半天,还是难窥门径,一来二去也就走了。我是从山东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后来又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获取了教育学硕士, 所以在教拳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教育学的理论,让学员快速领悟作要领与太极文化。”陈中华说。

功夫过硬加上方法得当,是陈中华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收门徒的原因。现在陈中华的学员遍布世界各地,但每个学员他都要亲自“推手”教导,陈中华有一本随身携带的花名册,所有在他的拳馆学拳的学员都登记在册,何时何地学了几次陈中华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在飞机上度过的陈中华,过去一年仅在飞机票上的花销就超过了几十万元。

太极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经过多年的太极教学,陈中华发现,所有来练拳的人都是带有社交目的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研究一种技艺、一种文化,是非常让人着迷的。

陈中华在奥地利教拳的时候,就听当地的学员讲过这样的故事。6岁的孩子在家里的画框里看到了中国的元素,因为对这幅画着迷,就想长大后去中国看看。中国虽远,但家门口就有代表中国文化的太极拳馆,所以就来学拳了。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华人社区里,为了让孩子保留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家长们自发办起了一个中国文化学习班,教孩子学汉语、写汉字。但对于孩子来说,在外语环境中学汉字是非常枯燥困难的,因此陈中华就用太极拳代替读书写字,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简单好玩的作,时间长了就开始主接触武术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对于生长在异国的第二代华人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现在,陈中华的太极拳馆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中心,太极在这里已经不单是一种育运,还成为了一种社交活。来学拳的外国人练习完武术套路后,会在旁边的交流室里品一品中国茶,练一练毛笔字。很多学员都喜欢在家里布置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艺术品,有的甚至把自己写的毛笔字在客厅里。“文化,以文化人,看得多了,自然就喜欢了。”陈中华说。

据了解,得益于加拿大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的政策,同时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和极高太极拳造诣的陈中华,能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官方认可的身份教授太极拳。90年代,陈中华成为了加拿大第五大城市埃德蒙顿的中文考试官,也是当地有名的中国文化代言人。

让洋人也能听懂太极“行话”

对于外国人来说,太极文化天生带有东方的神秘感。一些外国人简单了解后,发现太极拳男女老少都能上手,还能有强身健的实际功效,自然就成了太极文化的爱好者。但一种文化要想广泛传播,就一定要有深层次的内涵。陈中华认为,目前一些太极文化的推广者,并没有掘出太极文化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部分。就像现在的茶文化,从种茶、制茶再到品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谱系,未来太极文化的传播,也要多元化,而不仅仅是每天早上跟着老师父打拳

在海外教拳多年,陈中华亲手将几万名外国学员领入了太极文化的大门。在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陈中华也逐渐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太极文化对外国人来说是十分抽象的,那么如何用英语的思维解释太极文化,就是太极文化能否在世界范围内大积传播的关键。

有一次,陈中华在国外举办太极拳讲座,虽然台下的听众对太极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陈中华讲了半天,大家却并没有十分理解。讲座结束后,一位听众走过来告诉陈中华,你讲的东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但是却没有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拿你所说的“圆”这个概念来说,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转,也就是“没有位移”,规范的说法是“螺旋”。普通人能够从车轮、陀螺的转动中明白“螺旋”的力量,但却无法理解“圆”这个带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字样。而在太极文化中,像“阴阳”、“中庸”、“圆”这样的概念比比皆是,要让太极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验其中的奥妙,就必然要把这些生涩的古语用现代的、科学的语言翻译出来。

“如果能有一本太极文化的词典就好了,我的学员可以在这本词典上找到晦涩名词的生动解释,对于武术动作的学习也能够事半功倍。”陈中华介绍,为了编纂这本武功“心法”,他近年来开始了日照太极研究院的筹备,计划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一个专业的太极文化研究中心,邀请12个外国教授、院士来这里集中研究太极文化。计划邀请的教授中,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视觉表现等多个门类,他们将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撰写符合学术论文,解释太极文化的内涵。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史千礼教授,就是其中负责教育学版块的专家。史千礼因为喜爱太极文化,而成为了“太极文化志愿者”,在世界范围内义务传播太极文化。陈中华告诉记者:“九十年代时,史千理经常来中国参加教育学方的学术会议,从那时起就开始接触太极文化。虽然史千理学习的是杨氏太极拳,与我学习的陈式太极拳分属不同流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一起切磋交流,研究太极文化的传播。”

依托日照太极研究院的学术成果,陈中华还将主持编写专业的太极培训教程,将自己多年来的太极教学心得梳理成标准化、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将在日照培养专业的太极教练,为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储备专业的技术人才。

偏僻山乡成世界太极圣地

自2006年起,为了更好地传播太极拳文化,他在大青山建起了集旅游、餐饮、会议活动、拳术交流为一的培训基地,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太极文化交流研讨会”。自2013年以来,这里连续举办了六届“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赛事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届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人参加,每年吸引境外游客1万多人次,百余人常年驻山习拳,大青山已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太极圣地。在陈中华的规划中,这项赛事将结合中国的育运动与文化运动,用市场化的运营手段,打造顶级太极赛事品牌,未来将把这个赛事做成世界太极奥林匹克。推手,原本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五莲县大青山与世界交流的姿势。

去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大赛,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支代表队、1172名选手。各国选手在3天的赛程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华山论剑”。

今年,大青山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大赛4月16日上午,中国(日照)大青山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大赛举办前夕,还远赴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集、传递圣火,这也是国内太极拳大赛第一次太极圣火采集仪式。圣火传递共分为五莲县城、大青山景区、五莲山、九仙山、白鹭湾等七站,设置64棒火炬,取“伏羲六十四卦”之意。

近年来,大青山风景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设了大青山国际酒店、森林木屋、太极村等基础设施,日接待游客能力达1.5万人,容纳2000多人就餐,500人住宿。目前正规划建设国际太极学院、太极大道、太极小镇、太极影视基地、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

其中,大青山国际太极学校于2016年9月迎来首批200多位学员,此后每年都有来自国内、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德国的100多名学员参加实用拳法班。目前已有百余人常年驻山习拳,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来自德国的Michael与妻子Sarah就是因喜爱太极文化而与大青山结缘,他们的孩子在大青山出生后,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青山之子”。

更多帖子

统计: 721 总浏览,

陈中华:向世界递出“太极名片”》上有 1 条评论

  1. 听朋友说洪拳好我想了解于是网上百度,是看到陈中华名字联想应该有爱国情怀,选上阅视,立时被老师身法深深打走了进来。刚看了向世界递出中国名片的文章证明我当初的意想的正确。为这张中国名片喝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