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陳式實用拳法講座初體驗

因為近日工作有點繁忙, 有空的時間都在看工作上的東西, 完全沒有準備上太極課. 我是新人啦, 第一次上陳老師的課, 來上課當然被訪問我來上課的想法. 被訪問的一刻, 我腦袋一片空白, 什麼都說不上來, 一來沒有做準備, 二來真的是看了陳老師的視頻, 洪老師的書, 孫老師的規矩, 陳老師中英網頁上的拳理智識, Kelvin Ho, 林先生的文章, 很多很多都有讀過, 看了讀了不知多久了, 我也說不清楚時間, 只知很久. 所以訪問都沒有說到什麼東西, 因為多到我都不知從何說起. 在這個課後感, 我分享一下課上的感受同時補完訪問裏欠的東西.

自我介紹:

2018年陈中华香港实用拳法讲座-Max

我的工作是結構工程師, 我自小就比較輕瘦, 基本上鬥力鬥重的都不是我的範疇, 所以我對太極特別有興趣. 網上看視頻, 看見太極師傅們都可以不廢力的將人發出去, 興趣更深. 有跟過兩位不同的太極師傅學太極, 和師傅搭過手都知太極功夫不假.

但是可能是因為傳統中國功夫的教育系統, 拳經的文字不是直接易懂, 老師通常只說幾個重點, 然後讓我們就不斷練, 中國功夫的心法和拳架可以是分開的, 傳統上難得真傳, 門外人看特別是非直來直往的太極更加不易不懂. 過去的教育都是片面和小部分小部分的教, 我是一個比較需要理解全相才可以有恒心學的人, 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不適合我, 當然我明白它是有好處的。

後來有次看見陳老師的視頻, 看見了丹田的運用, 跟我的專業裏 CENTRE OF GRAVITY的知識對上了, 似有所感. 然後看到”不動”, 又立即與我從前學的太極拳式聯上, 我知道了以前學的時候就是缺少了強調不動點. 我看到結構力, 又再次與我專業聯上. 我們工作都是圍繞靜力學, 恰恰陳老師就用這個詮釋太極. 實用拳法裏面的拳架, 看拉抻就像看見平日工作電腦平幕上的樓宇結構模型。

陈中华老师表演腿上的力量-香港18

後來在實用拳資料裏看到骨力理論, 就好比石屎樓宇的石屎橫樑和柱, 不論你掛什麼上去, 把來力傳到落地基的都是由石屎結構來辦, 放在人體上掛在外的是皮膚, 傳力始終是骨絡. 看到這些東西, 突然太極拳的烏雲都開朗了。

陈中华老师给学生讲拳-香港18

實用拳裏很多的規矩和技巧, 都要我的專業不謀而合. 比方說樓宇的 STABILITY, 跟人站得穩不穩雷同, 是無關它用什麼造, 鋼或石屎, 總言之CG 被搬到雙腳以外, 就翻到. 太極裏的摔撻技為什麼可以比較無視身形差別也是這麼一個物理原因. 不動旋轉可以讓cg 留在原地之上而發揮技擊功能, cg偏了容易依懶和對手的接觸點做自己的支撐點, 就被對方黏著走, 這課陳老師更加了一個物理重點, 就是物質有慣性, 不動的就想維持不動, 動的就想維持在動, 不動的話那就比較難被黏了, 這也是我今課其中一個大得著. 以上用比較物理的方法去理解實用拳法, 我知道我恰好是個結構工程師, 所以可以比較容易看明白實用拳裏這些中心規矩。

但是對文科人來說, momentum, cg 和 stability 什麼的只像外星語言, 即使肯拿物理書來看, 缺少多年的物理學訓練, 都難以拿來引用到太極拳上. 但是實用拳的詮釋就是令我更易理解太極拳.

陳老師:

陈中华老师讲拳-香港18

第一次見陳老師, 我很想試一下受拳和被摔到, 今課都如願以償. 總結下我的感覺.

對上陳老師, 你是完全有可能在完全沒有物理接觸之下, 陳老師已經貼在你身上, 即使你碰到他的身體,  觸碰他身上任處感覺也是“空”的. 在被示範的經驗裏總是第一他在前, 一眨已經貼在自己身上, 再眨我已經跌在地上。每次被發感覺也像被圈吞噬了。

我很有幸被陳老師在肚上輕輕打了一拳.  輕輕一打, 好像一個牢插在地上的鐵杵直穿過我的肚. 然後不得意退後幾步, 我想我應該花了10多分鐘才回順了氣, 如果打在胸口, 胸骨絕對有可能會斷, 但就這麼輕輕一拳已足以讓我在這10 多分鐘裏失去戰鬥能力.

課堂知識:

陈中华老师讲拳-香港18

陳老師示範了超級多技巧, 當然我沒能夠看懂, 也就不可能一一列出, 我只選一點點我可能理解到的在這裏分享, 讓老師教練同學糾正.

我兩天課都在找”力線”和”應力線”, 然後我都好像找到一點端倪.

  • 力線由後腳連上前手, 如果我的身體與對手這個線成平行線, 對方的力就究不上我身上.
  • 透過推人, 下壓, 可在對手身上造成應力線, 然後在兩頭的中間橫打.
  • 找到對手的軸, 外進攻的話是用同量但相反方向的力令對手繞著該軸旋轉
  • 找到對手的軸, 可以將自己的力線集中直接打在這條軸上

以前我都明白旋轉和纏絲, 但就是不明白現實的螺旋怎做, 我可以用數學來明白螺旋是一邊旋轉, 一邊半徑加長或縮短. 今課看過陳老師轉換支點後, 我切實理解拳式可以怎樣體現螺旋.

中國傳統功夫都有一點點粘黏技巧或者叫”拿勁”的功夫, 但看到陳老師的 “空關節” 和 “骨肉分離” 示範, 就明白了原來也有對抗”拿勁”的功夫. 接觸陳老師, 他骨和肉一分離, 你就難以穿過陳老師的肉而”拿”到他的骨, 即使你連上他的骨, 他的骨可以和下一節骨 “開”, 不一起動了, 然後就拿勁就拿不到他身上的 CG 去.

總結:

以往讀了很多相關太極的拳理特性表像現像, 一一都在陳老師身上可以體現出來, 陳老師一來翻倒我一下, 就像拳經的文字化成現實展現出來. 太極功夫真的不假, 但必須要苦練才有所成, “骨肉分離” 層次的功夫, 即使明白其理, 身上也不可能明白就做到. 身上體現到太極功夫的大師, 都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

更多帖子

统计: 1709 总浏览,

2018年香港陳式實用拳法講座初體驗》上有 8 条评论

  1. 写的真好,我跟您一样理科出身学建筑的。也是如果不知道全相就无法学下去。我觉得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能把看似虚无的型态上升到理论。

  2. 好文章,强烈推荐!MAX 是有心人,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加讲座,而是想通过讲座一探究竟。得益于他的专业知识和之前的太极训练,MAX在短短两天内就悟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香港和大陆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MAX文章中的有些用语需要略加解释。石屎=水泥,stability=稳定性,CG=重心,momentum=能。

    希望MAX能在太极的路上继续前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