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真不动

林克彤先生六封四闭

2017年第五届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结束后,陈中华老师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了。大赛这几天,山上来了上百名家和嘉宾,上千参赛人员,到处都是陈老师的身影,就是没见到他在哪里安安稳稳的坐过一会儿,也没见他踏踏实实吃过一顿饭,倒好像是结婚摆酒似的,各个包间、各个桌子招呼来宾。今天把客人都送走了,这才算是得了片刻清闲。

这会儿我们正坐在大青山国际酒店4010房间。4010房间是陈老师的私人书房和会客室。房间很大,正对着房门是一张鸡翅木大茶床,周围摆了几张圈椅和矮凳。茶床和房门之间的地方可以练拳。里半间和茶床并排的地方一圈沙发隔出了会客区。沙发对靠墙一排书架,书架前是一张巨大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打开的苹果电脑。想来陈老师晚上在这里上网、写东西。

陈中华老师给林克彤先生指导拳架

陈老师心情甚佳,把孙中华老师、我及在山上的几位教练唤来闲话。我们围坐在茶床三,陈老师则坐在茶床后烧水泡茶。陈老师虽然自己不喝茶,但是泡得一手好茶。茶是前一晚松梅草堂关跃武先生拿来的武夷岩茶,据称是道茶,饮之通经行气。我虽然喝不出这些道道,但也觉得入口香醇柔和而不张扬,确是好茶。

陈老师问大家有何问题,韩瑞师弟说有一问题请教,为什么有时陈老师做正圈作时手会回到胸前。陈老师答曰,因为前一作已经完成,下一还没有开始,过渡作怎么做都可以,不算错。

陈中华老师给林克彤先生改拳

正说话间,陈总进来找陈老师,陈老师于是和陈总移座到沙发上商议事务。我闲着无事,于是起身在茶床前打打二路炮捶,活。打到大红拳时,陈老师忽然在一旁发话道:“一起了,还是没分开。”待到陈总离开后,我对陈老师说:“我已经尽全力对拉了,不开也没有办法了。”陈老师说:“不是说你拉的不够,而是没有分开,你的身跟着手一起了。”我说:“不会吧?我一直注意着呢。”陈老师说:“你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林克彤先生

你还是不会看。”陈老师说着,走到我跟前,把右手放在我胸口,微微一推。就在我的身本能地向前平衡自己时,陈老师手指往前一,我便站立不稳,不由退后两步。陈老师又让我用两手从下向上抬他的小臂。我正在用力上抬时,陈老师小臂向下一压,我再次退出两步。须知我这次是拉开架势的。,陈老师说:“明白了吧?我用手指推你时,手掌根合住一动不动

用小臂压你时,肘一动不动。相连的两节绝不能一起,这就是分阴阳。我要是后跟着,你就能我。我后边不动,前边出来的力就大得惊人。这就跟铡刀一样。”陈老师接着模仿我的作说:“你虽然得不多,可是你的身总是本能地跟着手往前去。可是只要,劲就丢了。不就是不,一也不能。”

林可彤单鞭

关于真不动的教导,我当然不是第一次听闻了。实际上,所有陈老师的弟子和学生都在不同的场合听闻、目睹、乃至亲身验过真不动的威力。以前陈老师给我改拳时,也反复指出过我身随手的毛病。自己觉得在练拳时已经尽力按着陈老师的教导认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呢?这件事说明了学习真东西之难。

第一难在真信。真信了才能生出郑重之心,才能认认真真地按照按老师教的去练。有时睛看了老师的作,耳朵听见了老师的讲解,嘴里也说明白了,但是心中并没有真信,始终疑疑惑惑,怀疑老师还有秘诀未讲,不肯死心塌地按老师教的去练。特别是今日的社会,骗子横行,假货充斥,人心不再单纯,便很难对他人生起信心。就这而言,外国人好很多,不似国人,喜以小人之心度人。

陈中华老师给林克彤先生讲拳

第二难在慢心。慢心就是倨傲之心,自以为高明。这是知识分子和高智商人士的通病。老师一讲,立刻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不愿再做深入的察和了解,或者以自己的想象力对老师的讲授加以补充,务必使其契合自己脑子中已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错失老师讲课的要,成为进步的障碍。陈老师说我“还是不会看”,正是婉转地提醒我不要因为慢心而对真不动的奥义视而不见。

第三难在乱心。乱心是用心不专,或者朝秦暮楚、或者见异思迁,心总在变之中,无法集中精神。之前学练其他流派太极拳的,最易如此。到大青山见识了陈老师的功夫,决心改学实用拳法,但是对原来学的东西,始终难以忘怀。每次学了新东西,就自过去系进行对比,辨出对错,分出高下。持有这种心态学习,自然容易两头不到岸。荀子《劝学》有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正是这种人的写照。拳友若有这种情况的,当自警惕。

说回,到底什么是不动,为什么这么难做到?是什么阻隔在我们和真不动之间?我想有两个方值得注意。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必须真真正正、透透彻彻地了解到真不动的重要性和技术上的规定性。从重要性上来看,可以说真不动是实用拳法的基石。做不到真不动,就什么也练不出来。没有不,就没有阴阳、开合、虚实、收放。从技术规定性来看,不都是一种力量的平衡状态。在静止中,不难做到不动,但是在运动中,要做到不动,就必须能够将自身调整到使不动点合力为零。可是因为关节没有打开,身听话,我们就很难完成不动的要求。要做到不动关键是要练出相连的身部位各自独立动作的能力,这和我们的习惯正好相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劲往一处使。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多练基本功和套路,慢慢拉开关节,并且注意形成新的运动习惯。比如在做出手动作时,身有意识地微微后仰,这样就可以定住肩不动,不会随着出手而前移。

洪公和陈老师打拳的视频,是学习不动的样板。洪公套路中左右转动较多,但是不论怎样转动,胸中始终有一不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动点,使得洪公的旋转特别地圆活而轻灵。陈老师比洪公年轻,动作更为刚健有力,2009年12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打的一路录像,身的开合拉动作很多,但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陈老师身中有一是不动的,动的部分都是在不同的方向相对这一旋转。多多观摩这些视频,老师的动作、劲路和运动方式就会刻入我们的大脑皮层,潜移默化地对我们发生教化作用,如同老师始终在我们身边一样。

统计: 9515 总浏览,

再谈真不动》上有 7 条评论

  1. 看邱师弟转发的文章,竟然有醍醐灌顶、霍然开朗之感,无法相信这是自己两年前的旧作。这说明自己仍然做不到不动,否则再看此文当觉稀松平常了。此次大赛上山,师父数次拨我的拳架,第一句话必是“你了”。重作,又说“你还是了”,“叫你就是手,顶我干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你身上还是没练开”。呜呼!只好回来再下功夫,继续在中求不

回复 陈中华香港弟子林克彤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