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通达心气和平

——陈中华先生《规矩》的启示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古人修养有素的一种境界。拳理实与事理相通,若能做到“拳理通达”,同样也可以“心气和平”。“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先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规矩》一文,仔细推求妙不可言。这些拳理要领不但是习练拳法的圭臬之论,也是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宝贵指导。

太极拳法的要领,首先便是“立身中正”。先将自身的结构保持中正,在攻击或防守的时候才会稳定,不易为对方所乘。如陈师所言“自身用作制造力,但身要控制在静力范围内”,避免随对方劲力的变化。为人立身处世要讲原则、有底线,中正不偏。即使为形势所限,也要做到“随遇平衡”,始终保持自己人格的完善。无论成就高低,先要“做好自己”,这是学习拳法和其它任何技艺的基础。

分阴阳,“分”须先定。很多同学不是不知道该分阴阳,而是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地分。我们在生活中分蛋糕、切西瓜,想好怎么分后第一刀不都有个定好的地方?标准位置定好,分起来才会合理。可是有的同学非得“从边上分”、“从梢节分”,这样分出的阴阳对整体而言毫无意义。做事情得抓住关键,从正确的地方下手。

“练拳就是练力”,“不要用力,要会传导力”。招法变化万千,但本质都是力的作用。从力学上讲,大力打小力,快打慢等原则是“定理”,只要奏效,一定会是这样。那为什么太极高手可以“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这是技法的高低所致,而不是在理想状态下的小力能搏大力,那太极拳不成了妖术?我们平时在分析一些情况的时候,也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象给迷惑了。

“练拳的核心是时间、距离、角度,共同目的是‘效率’”。做事要讲效率,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最佳效率,效率的高低表现在我们对推手技法的使用和做事的效果上。“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就像有些人做事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好铺张排场,实际是浪费成本做了些无用功。

“功夫来自结构和配合。整劲是身各部位不同方向的配合,不是一个方向的摇摆”,“不晃悠”。一个团队的合力,正来自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协调和配合。如果各行其是,力量分散出去,发不出“整劲”,也发挥不出团队的整体力量。有不少练习者对套路乱加作、拖泥带水,自己的力都在悠中衰减了发不出来,又何谈对敌应战?

“外不能内,内不能外,内外各司其职”。若内外搅混在一处,非但阴阳不分,更致劲路紊乱。如古代兵家城战,先守住外城做第一防线,守不住再守内城。倘若内城外城一齐出战,阵线过大,调不灵,一旦失利即无退路可守。“力发于脚,主于腰,达于手”,实现劲路节节贯穿,才能发出太极拳特有的极富穿透力的劲力来。做人做事也是一样,有次序有步骤,按程序来并注意统筹,做事才会条理和有效率。拆东墙补西墙,只会自乱阵脚。

交手时宁可进一毫,也不退一尺。脚比手快”。进则能够得机得势,抢占先机。做事要争取主,并注意方法,时时让自己掌握或通晓全局大势,不能让事、让人撵着走。

太极拳法理本阴阳,“拳出于易,理成于医”,是传统文化的精粹。陈鑫先生在其名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道:“拳虽小技,大道存焉”。在跟随陈中华先生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不仅学习到的是拳法,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各方都获益匪浅。希望同学们在练习拳法的时候莫忘推求拳理,在琢磨拳理的时候莫忘身力行地实证,以期理法并进,术道兼得。

更多帖子

统计: 998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