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之路(五)

       学习班的课程安排基本是这样的;早上6:00-7:30晨练晨练后早餐稍息;9:00-11:30,在国际酒店三楼大厅训练、学习;11:30-14:30,午餐后接午休;下午14:30-18:00,国际酒店三楼大厅训练、学习;18:00-19:30,晚餐;19:30-21:00,王廷宾馆内部推手比赛,老师作现场讲解,实际就是模拟实战课。形式为学员挑战大青山教练员,可以同时提高教练员、学员的实战水平。

        根据课程安排,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己也是非常珍惜。考虑正值盛夏期间,好天时晨练安排在太极广场,碰上雨雾天气就到西山国际酒店。得益于自己多年坚持晨练,每天5:30起床,简单洗漱后,好天时就步行到广场,雨天会开车到西山下,再打伞上山到宾馆参加晨练。上、下午的训练、学习,基本都是在国际酒店三楼大厅,这个大厅为三、四层(2层)中空,屋顶为玻璃光顶(本人是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十几年的设计院生涯,十几年的甲方管理,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施工、监理过程全掌握。以后我会单独谈一谈国际酒店设计的“匠心独运”)。采光顶个别部位设有通风天窗,在炎热的夏日,玻璃上铺有遮光的黑网,同时大厅里只有边角部位设有很少的空调,避免学员们因刻苦训练而直吹空调造成二次伤害。这既节省能源又减少碳排放,一切都因用心而和谐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对心的一次修炼过程。从接触新事物的好奇,到单调重复的苦闷,再到重复多次的熟练欣喜,自己作为一个初学者(忘掉从前所学、改习实用拳法),第一次接受“正宗”训练。基本功——“提水”、左右手划“正、反圈”、“毛巾”,每个作都是教练们【陈旭韩瑞、李晓辉、凌子力(兼职摄影)、宁东吉(兼职生活服务)】先讲解,后慢作演示,再背对大家并带领学员们共同训练,一遍、两遍……,每个作都要重复一组(几十遍为一组),一组之后还要两组、三组……,目的就是重复多练直至熟悉。为了不至于只练基本功太烦躁,基本套路的一至十三式,在头三天已基本按照上述步骤,讲解、演示,共同训练了无数遍。在训练中,陈老师会到队伍中对一些作不规范的学员进行个别指导并手把手纠正,并细心的小声解释(为避免打扰其他学员)。为了减少学员因持续训练而劳累和减少单调重复的苦恼,陈老师会在训练间隙安排一些讲课,他会在大厅中间的讲台上,与教练们通过对一些基本功或基本套路的定式进行拆解,有时还会在小白板上绘图讲解,并将力量方向的调整轨道)、力的传递、支撑位置、三角形架构、杠杆力大小因支点位置的移会造成的变化,力臂对“力矩”的影响;得益于自己所学专业中基本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的扎实基本功,虽然是初次接触,但自信应该比一般学员“接收”到的多一些。而学员们会在劳累间隙或站或坐仔细倾听,个别用心者还会拿出本子、笔做记录,细心琢磨。而陈老师讲话的风趣幽默,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和“哄堂大笑”,这也减轻了大家的疲劳,而陈老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借物隐喻无不透露出陈老师的高强武术功底,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则得益于教育学专业的根基,而要做到恰到好处甚至是“寓教于乐”、“登峰造极”,除了有“实力”、更要“用心”,又一个“匠心独运”。

三楼大厅的北侧,材及物品储藏间外侧,放置一小桌,上摆放着诸如《规矩》书,印有“实用拳法”的短袖衫、运鞋、矿泉水、练武小具等供学员们购买使用,也零星布置了几个沙发、座椅供学员休息,西北角设有一高台,上部可供人聊天沟通(位置僻静),高台周围也可供学员坐着休息、沟通交流,旁边一处开敞空间设有乒乓球台,供有此爱好的学员使用,方便他们活一下筋骨经络,当然这也是另外一种放松。这一处处在外人看来的“简单随性”之事,在我看来确蕴含着陈师的精心安排,让人享受着轻松、舒适和快乐。

未完待续

2017年3月31日            许爱华

更多帖子

关于 许爱华 Xu Aihua

本人1986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15年,从事房地产工程开发设计、施工管理15年;取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注册建造师。 个人爱好体育锻炼、旅游摄影等,2008年7月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2011年开始学习忽雷架;2014年8月开始接触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修炼至今。
统计: 768 总浏览,

发表回复